找到相关内容11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人生理想论(四)

    他在《注维摩诘经》中说:  人佛者五阴合成耳。若有便应色即是佛。若色不即是佛,便应色外有佛也。色外有佛,又有三种:佛在色中,色在佛中,色属佛也。若色即是佛,不应待四也。若色外有佛,不应待色也。若色中有...一一三:《注维摩诘经》第2卷,《大正藏》第38卷,第343页上。  注一一四:《注维摩诘经》第9卷,《大正藏》第38卷,第410页中。  注一一五:同上书,第343页上。  注一一六:同上。  注一一七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471306.html
  • 漫谈“般若”

    。一切世间诸法都是因缘所生、幻化而有,内而身心,外而世界,都是如虚如幻,性空非实。如僧肇所言:“夫有由心生,心因有起,是非之域,妄想所存,故有无殊论,纷然交竞者也。”(《注维摩诘经》),《大正藏》卷...

    华方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2939683.html
  • 方立天:僧肇

    ldquo;缘”,指各种条件)来论证万物的“非有非无”,“不真实”。他说:   万物纷纭,聚散谁为?缘合则起,缘散则离(《注维摩诘经》、《大正藏》...于条件的机械凑合。   更为重要的是,僧肇通过强调事物的条件性,否定了事物的真实性。他说:“法从因缘生,缘生则无自性。”(《注维摩诘经》,《大正藏》第三八卷,第四一五页)万物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4842241.html
  • 自性与自性见的演变

    释文,“无住为本”就是“以心动为本”【僧肇等:《注维摩诘经》卷六,《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》第1卷,184页。】。 这与《大乘起信论》以心之初动为世界生灭的根源是一致的,所以。可以简单地说“无住”就是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2857491.html
  • 大乘涅槃学与谢灵运的山水诗

    1905—1912.  [9]道宣.广弘明集[Z]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4.  [10]逯钦立.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诗[Z].北京:中华书局,1995.  [11]道生.注维摩诘经[M].大正新修...》、《维摩诘经》和《法华经》的注解中总结出来的。道生认为,理即是佛、当理为佛、理为佛因。他在《注维摩诘经》中说:“从理故成佛果,理为佛因也”,“佛为悟理之体”,“佛以穷理为主”,“穷理尽性”,“既入其...

    普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0758433.html
  • 《往生咒》与人间佛教

    书中。鸠摩罗什在《注维摩诘经·如来种品第八》说:“佛法中以涅槃甘露令生死永断,是真不死药也”。“甘露”梵语“阿弥利哆”。“阿”即是“无”,“弥利哆”是“死”,合起来是“无死”。无死即无生,“无来无去,...

    (美)郑僧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4563387.html
  • 《肇论》研究综述

    《宗本义》所探讨的问题,毋宁是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思想的缩影,且巧妙精扼地把大乘精神一‘空有’、‘三乘等观空得道’、‘般若与方便’等思想作了切要的说明,这些都是佛教大乘思想,也是龙树《大智度论》与《中论》极力阐发的论题,与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阐发之思想相一致”。[5]  除《宗本义》之外,汤用彤还认为《涅架无名论》也是伪作。他的主要论据有:第一,《涅檠无名论》主张的“顿悟”是支道林的“小顿悟”,而僧肇...

    刘 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2260543.html
  • 鸠摩罗什译《大品经》《妙法莲华经》中的「深心」

    「质直」, 若以鸠摩罗什在《注维摩诘经》所说,此「质直    」和诚实相当。      第八例经文, 《妙法华》为〈授记品〉,《正法华》为    〈授声闻决品〉, 二经均说明佛的教化和授记的关系,而《...      册 ),〈佛国品〉,页 538b。        注26: 僧肇等注,《注维摩诘经》,( 大正藏,第三十八卷 )       ,页 335c。        注27: 同前注。      ...

    蒋义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1939674.html
  • 论南顿北渐

    突然顿悟。竺道生说:“佛理常在其心,念之便至矣。”(注:《注维摩诘经》卷第6, 《大正藏》第38卷第389页上。)又说:“一念无不知者,始乎大悟时也。 ……以直心为行初,义极一念知一切法,不亦是得佛之处乎?”(注:《注维摩诘经》卷第4,《大正藏》第38卷第365页上。)由于众生本有佛性,佛理常在心中,因此众生的觉悟就在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0940724.html
  • 人间净土思想与不二法门

 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 2. 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,《大...------------------   3. 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,《大正藏》卷38,第335页中下~338页上。   4. 僧肇《注维摩诘经》,《大正藏》卷38,第363下。   页192 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53542581.html